(編按:本文是低碳生活部落格中,《你的碳足跡有多大》一文的原稿,既然無緣全文照登,就放在這裏當成是作者的逆襲)
根據聯合國最新公佈的報告,只要全世界的碳排放總量,能夠削減50%~80%,則在本世紀結束前,由溫室氣體造成的增溫結果,不會超過攝氏兩度。
科學家因此判定,人類還是有機會,可以即時阻止暖化災難。
不過削減一半的碳排放放量,不要說是國家層次了,就個人而言,有可能作到嗎?
##CONTINUE##
實行低碳生活,也許是一個關鍵。但在嘗試作減排前,民眾得先知道,自己目前的生活模式,究竟消耗了多少碳。
這就是所謂的「碳足跡」。
個人每天的活動,像是照明、開車、坐捷運、喝咖啡、打Wii等,不論直接間接,都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。而碳足跡的計算方式,就是把這些無形中消耗的碳,全給加起來。
比如說你今天吃一個漢堡,夾在漢堡裏的肉,是從美國坐飛機來的,肉上的洋蔥,是從嘉義坐大卡車來的,送的玩具,則是中國製造坐船來的。於是你就得把背後這些碳全都相加,最後就得出吃下這個漢堡的碳足跡。
在國外有研究發現,一個漢堡的碳足跡,約為3.1公斤的二氧化碳。
以此推估,用愈多的碳的人,通常生活較為奢華,開大車、吃大餐。反之,人們用愈少的碳,則對地球的傷害愈少。
現在在網路上,有很多地方可以計算碳足跡,像在環保署的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裏,可大略算出每天花費的排碳量,不過還沒連食物都算進去。至於天下雜誌第369期第135頁,同樣有教碳足跡的計算方式。
另外,若偶而需要搭飛機的話,在Climate Care和Carbon Footprint的網站,除同樣能計算碳足跡外,還可以直接在網上作碳抵銷(Carbon Offset),花錢請他們公司幫你種樹,吸收搭機排出的二氧化碳。
在英國,碳足跡的發展也已進入商家,例如特易購(TESCO)已要求他們的進貨廠商,必須在包裝上標識每個商品的碳消耗量,認同低碳理念的消費者,就可以根據包裝上的碳排放量,來決定購買行為。消費者也可自行決定,是要買價格便宜,但卻是從肯亞空運來的紅玫瑰?還是買較為昂貴,但卻是種在倫敦近郊的小雛菊?
未來,碳足跡意識繼續拓展,還可能發展出每人有一張碳信用卡(Carbon Credit),國家統籌給你一個額度,超過了就得付費。
在台灣,近日推廣碳足跡最力的,莫過於慈濟功德會。最近只要經過中正紀念堂前的廣場,就可以看到「與地球共生息」六個大字,聳立在藍瓦白磚前。來自慈濟基金會的義工們,整天頂著大太陽,逐一客氣地向路過的民眾,發送碳足跡檢測手冊。
在手冊中,民眾可以發現,幾乎在台灣每家必滿的冷氣機,一個月竟可製造101.25公斤的二氧化碳,排放量近乎佔家裏電器總和的一半。另一個耗能產品則是電腦,一個月大約排出83.25公斤的二氧化碳。
這兩項資訊產品,是我們這一代人主要的資訊來源,但兩者合計排出的二氧化碳,竟佔了家庭用電的三分之二。也難怪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,已創下有史可查的新高紀錄。
在紅極一時的綜藝節目「超級星期天」裏,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的名句,常掛在主持人的嘴裏。而在化石燃料作為全球主要能源的今日,凡消費就有碳足跡,則是巔撲不破的真理。
【延伸閱讀】
.環保署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,可計算每月的碳足跡。Climate Care 和 Carbon Footprint 的網站裏,也都可以找到計算碳足跡的資訊。
.慈濟功德會正熱烈舉辦「與地球共生息」活動,民眾可向其索取碳足跡檢測手冊。
.由幾家大型零售商,如TESCO, B&Q, M&S等成立的TOGETHER網站,也有教您如何縮小碳足跡。
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
我所認識的碳足跡
標籤: 溫室氣體
Subscribe to:
張貼留言 (Atom)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